重庆市万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委员会 重庆市万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要求,现将本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坚持以习法治思想指导市场监管工作,2024年开展习法治思想专题培训1次,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习法治思想12次(含专题学习2次),将习法治思想纳入各党支部常态化学习内容,深学笃用习法治思想。
二是不断强化法治教育培训考试。严格按照2024年度培训计划,开展了法治政府建设暨执法能力提升、执法办案实作、专门法律知识培训等培训34期。全局8名领导干部参加重庆市法治理论知识考试,组织315人参加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及线上旁听,参考率100%;组织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20余人参加线下庭审旁听。组织开展本单位药品监管执法技能竞赛,积极组织参加市场监管系统第三届全国市场监督管理法律知识竞赛、执法办案电子取证技能大竞赛等各类竞赛活动,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执法办案电子取证技能大竞赛中取得团体第一名的成绩。
三是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走深走深。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印发2024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及普法责任清单,有序有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深化“普法下基层”“六进”等普法活动,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质量月、宪法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50余场次,发放宣传单等资料2万余份。
一是全面落实权责清单及负面清单制度。编制并对外公布权责清单,并实行动态调整。严格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全面落实并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负面清单制度,确保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平等进入。严格执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把好产业准入关。2024年全区新成立外商投资企业5户,均未涉及负面清单经营范围。
二是深化改革举措,优化政务服务。依托“企业开办服务专区”,实现线下“一窗综办”、线上“一网通办”,12项服务事项周六可办、3项事项“7×24”小时自助可办。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一照多址”“一证多址”等改革举措,办理“一照多址”2户、“一证多址”1户,以“告知承诺”的方式办理4户企业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133户药品零售经营许可。降低企业开办成本,提高企业开办效率,4365户企业通过“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办理设立登记,占新设立企业的99.9%。免费为新办企业提供4321套印章,帮企业节约成本293.8万元。深化跨区域、跨省协作,联合达州、开州两地印发《关于规范统一川渝万达开地区经营主体登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办理跨区迁移611户、跨省迁移10户。
三是创新完善市场监管方式。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综合运用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方式,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切实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做到无事不扰、有需必应。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年共开展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27项,累计检查市场主体149户次,开展系统内部双随机抽查40项,累计检查市场主体1760户次。有效开展涉企行政执法联合检查,全年共完成96户次联合检查任务。加强信用监管,2024年公示各类市场主体行政许可信息2.03万条,行政处罚信息420条;优化信用服务,推行守信激励,2024年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43批次、4145户次,出具信用报告150份,在线条,取消法定代表人任职资格限制1人次;深化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治理,依法将3名经法院判决的当事人、2户被行政处罚的市场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推进智慧监管,运用智慧特监开展特种设备飘红信息处置76条,电梯无纸化维保率达95.6%。推进“阳光餐饮”“阳光厨房”建设,推行“餐饮阳光码”,督促引导7261户餐饮单位入驻“重庆阳光食品”APP;1089户餐饮单位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AI智能识别”安装;2000余家实现餐饮食品安全信息电子公示,链动“智慧+信用”监管新模式,通过强化公众监督促进经营者诚信经营。帮助建成“数字商超”2家,引导10293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入驻“渝溯源”平台。
四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机制,组织召开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区级部门联席会议1次;健全毗邻区域合作共建机制,与达州市、南充市、开州区、云阳县签订《万达开南云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协作机制的协议》;建立重大政策措施会审机制,出台《重庆市万州区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工作规定(试行)》。切实开展审查清理工作,2024年全区审查涉及经营者经济活动的增量政策措施48份;废止、修订妨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措施4份。开展2024年“万达开云”公平竞争审查川渝交叉互评,共计评估单位12家,抽取政策措施325件。
五是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从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产业链入手,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嵌入11个服务类别,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审批许可、日常监管、执法办案、检验检测等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同时创新推出“沙盒监管”模式,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小个专”高质量发展,依托小个专“提质强企”党建联盟,开展质量技术帮扶、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等活动。配合区发展改革委开展“千企万户”宣贯活动,深化政银企合作,畅通企业融资对接渠道,助力企业融资贷款6500万元,协助经营户减免承租国有房屋租金131万元。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活力,积极开展商标、专利及有关项目资助和奖励申报工作,获批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项目2项,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2件,验收通过风险预警预测项目1项,获批专利导航绩效补助项目1项。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助力3家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7500万元。截至2024年11月全区商标总量23900件,驰名商标7件,地理标志19件,发明专利总量725件。深化知识产权区域协作,签署“万达开”知识产权领域公共服务能力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共享和执法协作。
六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印发《重庆市万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领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应急救援演练,联合电梯物业协会、电梯安全协会开展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演练1次,联合万州燃气公司开展储罐泄漏应急演练1次,有效提高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处置能力,有效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一是严守四大安全底线。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落实日常监管职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万余家次,对发现的问题均实现闭环处置。开展校园食品安全、规范废弃食用油脂处理、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酒”清源打链等专项治理工作,积极回应群众需求,严守食品安全底线。全年圆满完成“高中考”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27次;完成各环节食品抽检5633批次,食品快速检测2111批次,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687件。加强药械安全监管,开云体育持续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共检查零售药店、药品使用单位、疾控中心、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及化妆品经营企业4000余家次。落实“两品一械”不良反应报告制度,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349例,药品滥用监测报告608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602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274例。2024年立案查处“两品一械”违法案件112件,打击非法回收药品黑窝点2处,向公安机关案件移送3件,承接检察机关行刑反向衔接案件4件。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消防产品、危化品、燃气器具等重点工业产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出动执法人员1800余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900余家次。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活动,召开约谈会4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0份,立案查处电动自行车相关案件19件。全年开展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411批次,合格率88.32%,涉及成品油、烟花爆竹等35个种类,开展不合格产品处理48批次。立案查处产品质量违法案件137件。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强化特种设备常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证后监督检查等工作,全年完成特种设备常规监督检查810家次,下达《监察指令书》236份。开展市局重点工作电站特种设备合规化专项行动,联系市局、技术机构专家对5家电站锅炉使用单位共计124人开展特种设备现场实作培训,排查发现问题均已按期督促责任单位整改;开展锅炉“大容小标”隐患排查42台次,开展水容积测试3台,排查出“大容小标”锅炉1台;开展电梯安全质量提升专项检查84家次,对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虚假检测、虚假维保的违法行为立案查处17件。全年立案查处特种设备违法案件67件。
二是聚焦民生领域强化执法监管。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接续开展肉类产品、火锅食材、展销会商品专项执法行动,用心开展“民用三表”、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先行整治规范公益性公墓违规收费,查处教育、医疗、燃气供应领域价格违法案件53起。依法打击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和经营使用假药劣药,查办全市首起“回收医保药”案。4起案件入选全市系统“铁拳”行动典型案例,联合公安机关查办的方某等人制售假牛肉案被评为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执法稽查优秀案例。
三是加大长江禁捕退捕执法力度。扎实推进“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专项行动,紧盯市场“销售、食用”重点环节,对重点对象、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实行常态化监管。2024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169人次,检查水产制品生产企业、加工小作坊、农贸(批)市场、水产品市场、餐饮单位、商超1000余家次;检查店招、门楣广告、菜单、菜谱、企业名称字号,清理含有“河鲜”的宣传语2个,移送区公安局涉长江鱼线件。(四)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行政决策工作,代区政府起草重大行政决策1件,起草过程严格遵循重大行政决策制定程序,严格经过调查研究、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各个制定环节。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管理制度,2024年修订规范性文件1件并按规定报送备案。严格落实《万州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和市市场监管局《公职律师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工作台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审查、案件会商、复议诉讼等工作中的作用。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探索推行服务型执法新模式工作方案》,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工作规则》,修订《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全过程管理办法》,进一步补充完善不予处罚案件办理程序,全年召开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70件次,确保案件办理公平公正合法。严格遵循过罚相当原则,不断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严格执行包容审慎“两张清单”,全年办理不予行政处罚案件74件,依法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60件。行刑衔接机制运行良好,全年共移送涉刑案件11件,公安机关立案9件。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组织206名工作人员参加执法资格考试。强化行政执法工作保障,加强资产管理,灵活调配执法装备,增配52名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制式服装。
坚持完善执法责任制度,印发《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进一步明确执法责任、落实执法监督机制。印发《2024年度行政执法监督实施方案》,开展2024年度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通报发现的问题并督促整改。全年下达执法监督意见书26份。组织内部案卷评查1次,对28个市场监管所随机抽取1份案卷进行集中评查;积极参加市、区两级执法案卷评查,均获得较好成绩。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全年主办人大建议5件,协办5件,主办政协提案2件,协办7件,主办件回复结果均为“满意”。依法接受司法监督,共参加行政复议案件56件,其中驳回申请9件,维持19件,撤回申请16件,确认违法1件,暂未办结11件;参加行政诉讼案件16件,其中驳回原告请求12件,达成调解1件,暂未办结3件,无败诉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
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预公开程序,组织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不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对市场监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年共公开各类信息378条,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导致的失泄密、重大舆情等事件。(五)落实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提出陈述、申辩、提起听证的权利,全年受理并组织听证3次。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答复、行政应诉工作,积极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行政诉讼达成调解1件。
充分发挥行政调解职能,积极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推进消费维权社会共治。全年共接收线%;投诉调解成功率为68.5%,较去年上升4.6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0余万元。深入推进“一站一平台两承诺”,新建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6个,新建立ODR单位8个,现有27户实体商家承诺线天无理由退货、5户商家承诺赔偿先付。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能,全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61件,调解处理461件,调解率达到100%,挽回损失480余万元,接待来访、接受咨询900人次,发布消费警示、提示14条。健全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全年接受区法院委托调解消费纠纷66件,已促成调解5件。三是有力化解信访矛盾纠纷。按照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按照
三到位一处理”的原则,依法按政策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做到按期办结、积极化解。全年处理群众来信来访74件,群众满意率98%以上。二、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履职。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
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法治市场监管建设重要工作,督促本单位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不定期听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堵点难点问题,主要负责人针对示范创建网络检索、材料核查评估反馈意见以及2024年法治政府区级督察反馈意见,亲自研究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及时督促开展整改完善工作。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述职报告内容,带头述法、推动述法,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干部职工依法办事。二是依法依规决策议事。严格遵守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规则和议事规则,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制度。所有重大行政决策和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均由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切实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三是加强法治队伍建设。主要负责人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法治思想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
”的重要学习内容,推动形成开展工作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重视法治队伍培养,新招录持有法律执业资格人员3名。三、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执法程序不规范的情形依然存在,部分执法人员在适应新形势行政执法工作上有能力差距。二是“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还有短板。各划转事项部门之间职能职责有待进一步理清,在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协同联动,提升执法监管效能方面还有差距。三是普法宣传形式创新度不足。法治宣传形式比较传统,面向经营主体普及市场监管领域常见违法风险点的力度不够,运用新兴科技手段提升普法效果的方式不够充分,普法宣传教育效果有待提升。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深入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综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强化市场监管法治化建设。以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工作为抓手,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市场环境。二是坚持依法行政,不负职责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
”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主动靠前服务,落实公平竞争制度,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严守安全底线,着力防范化解市场监管领域风险隐患。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更好运用普法教育、行政指导等方式帮助市场主体纠偏扶正、防微杜渐,努力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三是推进执法改革,提高执法效能。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
”行政执法改革,持续推动“执法+监督”数字运用使用,主动加强与划出行政执法事项机关的协同配合,明晰行业监管和综合执法职责边界,与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信息通报、案件移送、执法协作、联合执法机制,确保承接的行政执法事项执法到位。不断推进涉企行政执法改革,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四是重视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加强习法治思想学习和市场监管业务培训,常态化开展实作培训等执法能力培育活动,强化执法队伍梯队建设,抓好执法骨干的培养,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法治意识和执法规范化水平。强化执法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监督责任,持续提升市场监管工作质效。